- 投稿郵箱:qizhixmt@126.com
“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,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(chuàng)新。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,從延續(xù)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,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(yè)”。2014年9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,向世界發(fā)出了傳承和創(chuàng)新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“中國聲音”,引起了廣泛共鳴。
“與人民心心相印、與人民同甘共苦、與人民團結奮斗,夙夜在公”,2012年11月15日,在那場舉世矚目的記者見面會上,剛剛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,以清新質樸的話語,打動了無數(shù)人。后來成為媒體高頻詞的“夙夜在公”,正是出自《詩經(jīng)·召南·采蘩》。
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。習近平曾指出,一個民族、一個國家,必須知道自己是誰,是從哪里來的,要到哪里去,想明白了、想對了,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,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,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。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政治抱負,“茍利國家生死以,豈因禍福避趨之”的報國情懷,“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的浩然正氣,“鞠躬盡瘁,死而后已”的獻身精神等,都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,這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、文章、訪談等,形成了獨具個性的風格,人們愛聽、愛讀、愛看,海外媒體紛紛稱之為“習式風格”。問渠哪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,習近平的語言之所以引人入勝,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善于運用古代典籍、經(jīng)典名句。從諸子百家到唐詩宋詞,從孔夫子到毛澤東,旁征博引、畫龍點睛,總是給人以思想啟迪、精神激蕩。
學習習近平的文章、講話、著作等,一個最為深切的感受就是,他善于用典,常常古為今用、推陳出新,不斷激活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賦予其鮮活的當代價值與意義。
比如,以“利民之事,絲發(fā)必興;厲民之事,毫末必去”明確為政必須維護好群眾利益,用“以實則治,以文則不治”說明空談誤國、實干興邦的道理,引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”論述領導干部從自己做起的重要性,借“明者因時而變,知者隨事而制”凸顯改革創(chuàng)新的意義,凡此種種,不勝枚舉。從精心用典中,我們可以感悟“以百姓之心為心”的宗旨意識、“執(zhí)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”的政治智慧、“天下大事必作于細”的務實精神。什么是共產(chǎn)黨人的無私情懷,什么是執(zhí)政者的深謀遠慮,品讀字里行間,已經(jīng)不言而喻。
習近平多次倡導,推動中華文明創(chuàng)造性轉化和創(chuàng)新性發(fā)展,激活其生命力,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、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(chǎn)、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。上下五千年,縱橫數(shù)萬里,對經(jīng)典名句信手拈來、運用自如,展現(xiàn)了高超的思想能力和高度的文化自信。用典過程,其實就是在打造一張張中華文化的金質名片,向世界講述著一個個精彩的中國故事,這正是“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”的生動范本。
古人說文章是“經(jīng)國之大業(yè),不朽之盛事”,共產(chǎn)黨人讀書作文,更會把目光投向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、治國理政的大境界。用典背后是“治世”,用什么、如何用、效果如何,既是領導能力、治理思想、執(zhí)政風格的折射,也是把古人治理智慧運用于治理現(xiàn)代化的當代實踐。
當今中國正在進行深刻變革,尤其對于各級領導干部來說,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鑒往知來,攻堅克難離不開歷史啟示,為政用權缺不了理想信念的鈣質。因此,學習用典,不只是記住幾句名言、了解幾個典故,更應像習近平總書記那樣,由此推開門、邁開步,不斷深入博大精深的傳統(tǒng)文化寶庫。學史可以看成敗、鑒得失、知興替;學詩可以情飛揚、志高昂、人靈秀;學倫理可以知廉恥、懂榮辱、辨是非。走進文化、加強學習、提升素養(yǎng),我們想問題、辦事情,就會更有底氣、更有信心。
“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,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(yǎng)分,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,我們走自己的路,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,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,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”。當代中國正在發(fā)生千年未有之巨變,當代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,我們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、順應時代潮流,保持定力、增強自信,就一定能積跬步以至千里、積小流以成江海,在實現(xiàn)中國夢的歷史接力中,寫下我們這一代人的絢麗篇章。
( 編輯:王楠 送簽:王楠 簽發(fā):張莉 )
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(wǎng) 中國共產(chǎn)黨新聞網(wǎng)承建 版權聲明
轉載請注明來源,京ICP備18060497號-1,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102006249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