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投稿郵箱:qizhixmt@126.com
經(jīng)典品讀 | 領導干部的“謀事之道”——學習謝覺哉有關論述有感
中國共產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、政治家謝覺哉,堪稱讀書治學的楷模。他一生敏而好學、勤于寫作,留下了許多著述。與書為友的謝覺哉不僅十分重視讀書,而且一貫強調“謀事之道”,提出領導干部應該用“三分之一的時間想”,努力做到能想必想、先想后做、融會貫通。
提高“想事”的認識
謀事就是想事。什么是“想事”?謝覺哉的回答是:“由這到那,由抽象到具體又由具體到抽象,即是把所‘學’運用到所‘用’上去。”他認為善于思考是人的本質,是人類區(qū)別于非人類之所在,“人是有思想的動物,不會想,有愧于為人”。他引用馬克思的關于蜜蜂和建筑師的論述來說明“想事”的重要性,即“在蜂房的建筑上,蜜蜂的本事,曾使許多以建筑師為業(yè)的人慚愧。但使最劣的建筑師都比最巧妙的蜜蜂優(yōu)越的,是建筑師以蠟建筑蜂房以前,已經(jīng)在他腦筋中把它構成了”。
“想事”的好處是明顯的。想事情,表面看起來似乎耽誤了時間;想通了,解決了問題,在時間上又很合算。因此,在謝覺哉看來,會不會想事,不僅是提高領導干部工作效率的法寶,還是衡量領導干部是否稱職的重要標準。他指出:“干部的任務第一個是打主意。打主意就要想。大干部,大想;小干部,小想。”而不愿想事、不會想事的領導干部,他認為“絕對不能領導工作,也不會做好工作”。
“想事”關乎到領導干部個人成長,更關乎到工作的成敗乃至國家的發(fā)展進步。延安時期,謝覺哉就曾說:“擺在我們面前不知有多少問題,須要我們去總結經(jīng)驗,抽出規(guī)律以供給各解放區(qū)乃至全國的參考,同時指出現(xiàn)在前進的道路。”而要實現(xiàn)這樣的目標,他認為“不想不行,不想不能前進一步”。新中國成立后,他再次表示:“不想,不學會想,必然要貽誤工作,對人民犯罪。”
掃清“想事”的障礙
謝覺哉提出,要想掃清“想事”的障礙,就必須克服事務主義、教條主義、主觀主義以及利己主義。事務主義是東拉拉、西扯扯,從早忙到晚,勞作時間侵犯了想的時間。造成的結果是,“今天辦這樣事,明天仍是這樣事,今天辦這件事,明天遇到這件又重新搞一道”。謝覺哉稱其為“日計有余,月計不足”。他認為,不能克服事務主義,不能騰出時間,不能以閑對付忙,就很難成為一個很好的領導者。
教條主義和主觀主義,同樣是“想事”的對頭。或是“自滿,不肯去想,拒絕去想,想不進去”,或是“不做調查研究,沒有依據(jù)事實,事實不夠,流于空想”,或是“在自以為是的范圍里兜圈子,想自己不想別人,想一面不想全面,自以為想通了,結果大碰釘子”。這樣的“想事”,對革命工作不會有多大的益處。
共產黨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,必然要全心全意為人民考慮問題。“有一種人,腦子也在想,但他想的不是如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,關心人民的痛癢,而是想個人的得失和名位,個人的意見和意氣,好像個人意見比整個革命工作還重要。”對此,謝覺哉明確表示:“這是很要不得的,必須嚴厲地斥責它!”
掌握“想事”的方式
在怎么“想事”的問題上,謝覺哉提倡共產黨人要采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。
其一,要聯(lián)系地、系統(tǒng)地、全面地“想事”。他認為作為領導干部,應該在直的發(fā)展上——過去、現(xiàn)在、未來,橫的連系上——正面、反面、側面、近的、遠的,都想一想。如此一來,就不會局限在小的圈子里,不會為片面、成見或一時的現(xiàn)象和趨勢所拘。最終,雖然未必能處處想到,但離成功總不會遠。
其二,“想事”要走群眾路線,努力做到“集思廣益”。謝覺哉說:“想是集體的,不是那一個人腦子能想得完全。”他認為在政權里工作的同志,如果只靠一個人想,而不善于傾聽各方面的意見,不善于考察各方面的意見,一定搞不出好東西。他借用“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;愚者千慮,必有一得”的老話,強調領導干部“不只自己想,而且要啟發(fā)人家和人家一道想,并善于吸收人家所想的”。
其三,要抓住基本的要緊的東西“想”。人的精力畢竟有限,領導干部更是事務纏身。為此,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,往往會事半功倍。在謝覺哉看來,“樣樣都去想不可能。因為你只有一個腦子。能尋出一個問題的一般的與特殊的規(guī)律,就是大成功。一個問題想通了,別的問題也就容易搞”。否則“胡子眉毛一把抓”,東搞一下,西搞一下,什么都知道,什么都不知道,這是最笨的辦法。
其四,“想事”是一個反復修正的調適過程,遇到問題和困難在所難免。對此,謝覺哉指出,“想問題”不能怕釘子、不能在釘子面前屈服。他認為“釘子常是想的引路者”,“想事”要像樹枝上爬行的昆蟲一樣,邊走邊用“觸角”去觸,這邊走不通走那邊,那邊走不通又走另一邊,總能找到所要走的路。
堅持“讀問想做”并重
謝覺哉認為,領導干部要想“成事”,光會“想事”還遠遠不夠,應該“讀問想做”并重,真正做到融會貫通。他主張,“想不通就問,問不清就自己去實驗、去考察;如仍然得不出滿意的結果,于是又想又問又做。這是我們提高能力積累知識的必由途徑”。
應該“熟讀”而又“深思”。謝覺哉將讀書和思考緊密聯(lián)系起來,認為不僅要花時間讀,還要肯思索。如果讀得多,想得少,就如同“急忙忙冒著一頭汗,把滿盤飯菜吞下去,必然要停食傷胃”。而多讀多想,就會架起理論聯(lián)系實際的橋梁,避免犯“以感想當政策、把書本當教條”的錯誤,真正做到掌握著實際又能擺脫實際、運用了書本的知識又能把書本丟開。
謝覺哉認為,“問”和“想”,同樣不可偏頗。“無從思索起,從問著手。有思索之不得而后問。”他反對自以為是而問,不分對象而問,主張將“想事”貫穿于“問”的始終。謝覺哉說,“不論當面問,寫信問,為要得滿意的答復,須先自己把問題考慮一下,這是說問之先要想一下”,“問了,仍然要通過自己的‘想’,把問和想結合起來,變成自己所有”。不然,吃了不能消化,“人云亦云”,是沒有用處的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年輕干部要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,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。新時代,廣大黨員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要發(fā)揚革命傳統(tǒng)和優(yōu)良作風,自覺錘煉“謀事之道”,不斷提高履職能力,做到既有想干事、真干事的自覺,又練就成會干事、干成事的“金剛鉆”。
(作者單位: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)
來源:《機關黨建研究》2020年第12期
( 編輯:謝淳子 送簽:謝淳子 簽發(fā):梁穎 )
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(wǎng)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(wǎng)承建 版權聲明
轉載請注明來源,京ICP備18060497號-1,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102006249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