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投稿郵箱:qizhixmt@126.com
見善如不及,見不善如探湯。
——《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》等文中引用
■ 解讀
修身養(yǎng)德,最重要的是要趨善避惡。“見善如不及”,是要常修為政之德。堅持“吾日三省吾身”、堅持“時時勤拂拭”,始終以先進為榜樣、以楷模為標桿,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缺點,認識自己的短處,日日掃除心靈的雜草,時時修煉道德的境界。“見不善如探湯”,是要常懷敬畏之心,不因蠅頭小利而鼠目寸光,不為榮耀光環(huán)而急功近利,自筑“防火墻”、自套“緊箍咒”、自設“高壓線”,始終做到“政治上跟黨走、經(jīng)濟上不伸手、生活上不丟丑”,切實練就金剛不壞之身。“見善如不及”與“見不善如探湯”是相輔相成的,求善就會避惡,避惡亦能揚善。前者是應該追求的道德境界,而后者則是應該守住的道德底線。如果沒有對更高道德境界的追求,那就難以獲得修身養(yǎng)德的內(nèi)在動力;如果缺少對道德底線的堅守,那就會突破外在約束,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。
■ 原典
子曰:“見善如不及,見不善如探湯。吾見其人矣,吾聞其語矣。隱居以求其志,行義以達其道。吾聞其語矣,未見其人也。”
——﹝春秋﹞孔子《論語·季氏》
■ 釋義
“見善如不及,見不善如探湯。”意思是說,看到善的行為,就唯恐自己達不到;看到不善的行為,就好像把手伸到開水中一樣趕快避開。湯,古時指熱水。孔子用“探湯”這一生動形象的比喻,來說明一個人看到不好的事情時所應采取的態(tài)度。后世常用這句話來警示從政者要常修為政之德,常思貪欲之害,常懷敬畏之心。
此外,《韓詩外傳》中有“高比所以廣德也,下比所以狹行也”,即跟道德高尚的人相比,就有高的奮斗目標,會使德行增進;跟落后的人相比,標準要求降低了,會使德行減退。《增廣賢文》還有:“從善如流,疾惡如仇。”它們都與孔子的“見善如不及,見不善如探湯”異曲同工,也表明了古人在道德判斷上的一致性。
( 編輯:王楠 送簽:王楠 簽發(fā):張莉 )
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(wǎng) 中國共產(chǎn)黨新聞網(wǎng)承建 版權聲明
轉載請注明來源,京ICP備18060497號-1,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102006249號